聚焦儿童关怀——记第十二届浦东社工节
发布时间: 2018-04-03 浏览次数: 3263

2018年3月28日,我系社会工作专业16级全体同学在陆飞杰、付晓萍、方益珍三位老师的带领下,参加了在上海纽约大学举办的“家庭、社区环境与儿童发展——第十二届浦东社工节暨国际社工日”活动。本次社工节由浦东新区民政局、浦东新区妇联指导,浦东新区社会工作协会主办,上海纽约大学协办,并邀请各方嘉宾共同探讨家庭、社区环境与儿童发展。

在领导致辞环节,上海市民政局副局长匡鹏表示,在上海及浦东,各级政府推动了儿童服务专业发展,在加强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实践,不断开发提供儿童友好型社会的技术设计方案以及标准,同时不断孵化专业的儿童保护社会组织,推动儿童服务项目化运作;高校方面除了进行儿童服务的理论和政策研究,还致力于培养适应上海社会需求的专业人才;实务界努力开拓专业社会工作领域,切实解决儿童服务中的实际问题。

开幕式上,浦东新区社会工作协会“家庭社会工作专业委员会”揭牌,专委会旨在总结浦东家庭社会工作实践模式,提炼浦东家庭社会工作发展路径,探讨家庭社会工作服务标准,助推家庭领域公共服务政策与制度完善,推进社会工作专业在家庭领域的职业化和专业化建设。

活动现场,儿童、社区、家庭问题引发热议:儿童应在家庭环境里,充分而和谐地发展其个性;家庭是社会的基本单元,是儿童成长的第一场所;社区是家庭获得支持的最近平台,应调动社区所有资源,促进家庭和儿童的幸福安康……现场有4名主讲人发表了主题演讲。其中,华东理工大学社会工作系教授朱眉华表示,社会工作在亲子、夫妻、婆媳、教育等问题上都能通过理论和个案分析提供相应的助力;上海纽约大学社会工作学院教授徐庆文分享了美国在儿童保护方面的探索和成果,为中国及上海在儿童保护方面提供了理论和实践的经验;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临床心理科主任医师孟馥指出依恋是伴随孩子一生发展的亲密关系;复旦大学社会工作系主任赵芳教授则从实证角度论述了离婚、自我成长及对孩子未来的影响。

令大家印象深刻的是“依恋”伴随孩子一生发展的亲密关系以及离婚自我成长及对孩子未来的影响讲座。依恋理论是其中很重要的一种,是让人感觉安全的心理倾向。在视频中,一位母亲和小孩的互动,孩子很快乐,但是之后母亲换了脸色,孩子的表现是哭泣,因为他不知道自己该怎么做了。父母亲对于孩子的依赖是很重要的,孩子会因为父母亲的情绪变化而变化。除此之外,有关于家庭的离婚给孩子带来的影响,在七到十二岁的时候是孩子的阶段,而离异的父母需要完成自我成长,在婚姻生活中沟通合作互相欣赏。

下午的工作坊环节,金敏超教授以“共创有效的儿童服务——儿童家庭社会公益项目评估介绍”为题,介绍了评估社会公益项目的不同阶段——需求、设计、执行与效果。他提到与上海联劝公益基金会的合作,帮助基金会评估“一个鸡蛋”项目的实施成效。该项目致力于通过募捐,让中国贫穷地区的孩子每天吃上一个鸡蛋补充营养。

通过参加这次的“社工节”活动,同学们了解了美国对儿童的保护和寄养的制度,儿童友好家园,地震后的儿童家庭服务等等,学习到了更多关于社会工作的知识,对婚姻、儿童成长、家庭等方面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这些不仅进一步提高了同学们的专业性,更加深了自己对于相关问题的思考,让大家收获良多!